商橋(KRÄMERBRÜCKE),在艾爾福特(ERFURT)最有趣的人造建築,於起始以木材建築,於1352年以石材建造,原先有62間狹窄的房屋搭建於六個拱形上,而現存房屋為32間

8-11世紀

可能是第一個在GERA(河流名稱,舊名ERPH)上木造的橋梁,爾後名稱改由日耳曼南斯拉夫民族,卡洛林部落命名為erphesfurt

1110

文獻記載在capella Sti. Aegidii(坎培拉史地愛哥地教堂)座落於橋梁東方的路口,在西方則是 Benedigktikapelle(班納地提教堂)

1124 以及 1177

貝登教堂連同周邊小巷到市政廳經過雷擊後都變成灰燼(萊博手稿的第27A條)。

1156

檔案“pons rerum venalium”指出兩家店鋪和行動攤販的重建。

1175, 1178, 1213,1222, 1245 及接下來的時間裡

不斷受到無情的大火重創該地

1265 以及 1293

災後,Ägidienkapelle(阿基殿教堂)理事會從各個教堂取得橋梁的所有權,並以石頭代替木頭為建造拱橋的材料,用以降低災害。

1325

以石頭建造的新橋完工,將兩邊橋頭的教堂合為一座規模較大的大教堂。St. Ägidien(阿基殿)教堂註冊成立了Schottenkloster(蘇格蘭修道院)。

1327

位於Ägidienkirche(阿基殿教堂)一樓的有三間店鋪,並在另一座塔樓的一樓裡布置裝潢。於1913年放置一個尖形頭盔。此外,教堂還以十五世紀中期風格的月彎形窗戶為特色。

1374

在Benediktikirche(聖班尼迪克教堂)中,一樓大廳製羊皮革的攤販在一場大火中被摧毀

1391

Mühlstege (慕斯提格橋)的南邊建了屋頂

1472

由於當年的城市大火,包括St. Benedikt(聖班尼迪克教堂)以及大橋都遭受了嚴重的破壞,在當地的雜貨商都紛紛搬離此地

到 1486

官方進行了石橋的重建工程也強化橋上房屋的建築結構與舒適性,讓當地的雜貨商能夠再度回到當地生活

1510

正式以Krämerbrücke(商橋)作為此地的官方名稱

1525

在宗教改革期間,Ägidienkirche (阿基殿教堂)結束營運,並把原來的教友以及服務移轉到 Kaufmannskirche (高夫曼教堂)

1582

Ägidienkirche (阿基殿教堂)屋頂和西牆遭到破壞,重建於1609年。在1618年,Ägidienkirche(阿基殿教堂)正式成為Kaufmännerkirchgemeinde(高夫曼教堂組織)的財產

IMG_hist1
IMG_hist2

16/17/18世紀

橋上的較小的樓房經整合後併成大樓房。而擁有者多數從雜貨商轉為工匠。

1810

Benediktikische(聖班尼迪克教堂)成為私有財產,並進行部分拆除重建的計畫。在1896年時由於新的Rathausbrücke(市政府橋)建立計畫而終止了聖班尼迪克教堂的整建計畫。

1816

由於過大的交通量, 商橋被封橋以維護安全。

1827

有一位商人收購了Benedikt(聖班尼迪克教堂)及Ägidienkirche (阿基殿教堂),並將其功能轉型為住宅以及商用辦公室。 Kaufmannskirche (高夫曼教堂組織)僅保留了其鐘樓

1855

大火燒毀了編號23-27的五間樓房樓房,災後以簡便的方式重建

1895

曾計畫拆除商橋,後因為經費問題,因而並未執行

1898

在拆除了Mühlengebäude 及“Mühlstege”(磨坊建築)以後,建造了南邊的Rathausbrücke(市政府橋),用來當作Wenigmarkt(小市場)和Benediktiplatz(本篤廣場)之間的通道

之後 1945

由於在戰爭中受到毀損,重建了編號12到14號的房屋。此外也依照舊有法制重建了新教的教堂(Ägidienkirche)

1960/70/80年代

修復了橋梁的結構,重新規劃了房屋的排列,並建造了新的房屋外觀

1985/86

修復、補強、重建了拱橋嚴重損毀的部分(文件可見於工程土木署)

1889/90前後

根據現有的情形以及維修的可能,持續維持著長久以來的建築、結構。並於每年的六月舉行"商橋節慶"Krämerbrückenfest

1996

商橋基金會以多樣化的方式支持並維護著居民的利益及適當的發展